隨著社會的國際化發展,政府職能不可能再樣樣包攬、事事俱全,政府職能應不斷地簡化、精化、強化、專業宏觀化,而社會服務更多的應由專業市場化分工,只有這樣,政府職能才能得以提升,職能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因此嘗試在社會管理領域引進社會力量,并在政府、市場和社會三種力量之間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高社會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新理念勢在必行。
在我們的城市管理中,可以發現,凡是有物業公司管理的社區,社會秩序和公共服務設施護養都比沒有實行物業管理的社區好得多的現象。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因為,物業管理從出現伊始就關系到千家萬戶,就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外部關系中,最重要就是與社會管理的關系。現代化的社會管理在逐漸擺脫原來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國家的決策機構意識到,必須有一個公眾橋梁,架設在行政管理和廣大民眾之間,從而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而物業管理,很好地擔負起了這一重要職能。這也是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汪書記的這一指導思想無疑將為如何完善廣東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確立正確的方向,也為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城市要發展好,就必須管理好,要管理好,就應當提倡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公眾自下而上地參與和政府自上而下地管理形成的合力,是構建一個有活力有特色能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的基礎。
市場經濟主張的市場調節,淡化政府的行政干預,要求城市管理者使用經濟的杠桿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實現對城市的領導。而物業管理的契約性,物業管理雙方的平等自愿性都表現出物業管理這一新的房地產管理模式是最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城市房地產管理的體制。總之,物業管理隨著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出現而出現,也隨之發展而壯大。它既體現了現代化城市管理的人文特性,也體現了現代化城市管理科學性。汪洋書記堅定指出,應不失時機地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健全群眾自治機制,加強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將可以由社會組織承擔的逐步移交給社會組織。部分工作移交社會組織,這就意味著物業管理行業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精簡、高效的物業管理體制,以更好的承擔起政府部分社會服務工作。為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奉獻自己特有的貢獻及發揮行業特效。如對雙轉移園區提供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為雙轉移園區內的工人們提供一個星級的舒心、美化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幸福的園區文化,塑造雙轉移園區良好的新形象,這無疑也是為政府樹立了良好的行政形象。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它們在公共服務的產生和提供的過程中,都有其獨特的優勢,應當實現優勢互補。政府與企業通過合作追求一致的目標,合作的基礎在于相互的利益,強調風險和責任的共擔;在這種制度安排下,企業成為公共服務的長期生產者,而政府部門更多的則成為管制者,政府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放在規劃、績效的監督、契約的管理方面,而不是放在服務的直接管理和生產方面。其預設的價值至少包含三個方面: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率;企業通過參與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開拓其利益空間;公眾作為公共服務的使用者,擁有了選擇公共服務生產者的權利,并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服務質量。概言之,在機制運行順暢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市民、政府和企業多方共贏。
汪洋書記的講話,作為一名物業管理人,我們必須抓好時機,不斷沖實內力,隨時準備迎接物業管理的明天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