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有感
謝家瑾
一、行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去年底公布的公報顯示,2008年全國物業服務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76億元(經與一些地區核對,普遍反映該數字偏小),比2004年末增加1394.7億元,增幅為204.5%。主營業務收入略高于旅游飯店業(2071.5億元)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956億元)。
上海市物業管理行業經營總收入由2002年的78.5億元,提高到2008年324.4億元,占全市GDP的2.48%;北京為255.4億元,占全市GDP的2.48%;成都市為138.32億元,占全市GDP的3.55%;深圳169億元,占全市GDP的2.14%。
這還僅是對主營業務的統計,如果算上目前很多物業服務企業為滿足業主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向業主提供的房屋租賃與代理出售、室內清潔、票務代理、代辦保險、家電維修等多項特約服務的收入,這個數字還要大一些。這些延伸業務的開展,既方便了居民,又挖掘和帶動出與物業管理關聯的各類消費支出,由此可見發揮物業管理對擴大居民消費的巨大潛力。因此,隨著物業管理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居民的物業管理消費支出也逐年增加。發展物業管理有利于擴大居民消費持續增長,對國家當前確定的擴大消費性內需政策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作出積極貢獻。
二、行業對增加就業、安置剩余勞動力的貢獻
公報顯示,2008年末我國物業服務企業58406個,比2004年末增加26724個,增長84%;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250.12萬人,比2004年末增加106.7萬人,增長74%。按照分析,如果加上清潔、綠化、秩序維護等專業分包出去的一并計算,物業服務從業人員應該在500—600萬,其中秩序維護員、清潔工、工程維修人員、車輛管理人員、綠化養護人員、其他勤雜工種等一線操作工人占80%以上,吸收了大量機關企事業單位分流人員、大中專畢業生、部隊復轉軍人、下崗待業人員再就業、農民工和殘疾人。僅承擔2009年銷售的9.37億平方米商品房售后管理的服務人員就增加就業崗位超過60萬。以上數據表明,物業管理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在擴大就業方面容量大、覆蓋廣。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隨著住宅建設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舊住宅區物業管理覆蓋面的不斷擴大,物業管理將保持快速發展,對增加就業將進一步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三、行業對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進社會資產保值增值的貢獻
三、行業對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進社會資產保值增值的貢獻
公報數據顯示,2008年底物業服務企業在管面積達125.46億平方米,較2004年增長了335%。目前物業管理服務領域已經從住宅拓展到辦公、工業、醫院、學校等多種業態。北京近些年完工投入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水立方、鳥巢、首都機場第三航站樓,以及即將投入使用的上海世博會場館均選聘物業服務企業負責管理并提供服務。此外,杭州、武漢等城市通過政府補貼、企業運作,基本實現了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和準物業管理的全覆蓋;2006年廣東東莞率先在村鎮實施物業管理,近幾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市推進“村改居”小區的物業管理,成都市政府在農民集中居住區全面引入物業管理新體制,使得物業管理在城市化過程中展現出強大的滲透力,發揮著積極作用。物業管理的全面推進,不僅改善了人居和工作環境,促進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我國城鎮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通過對房屋及其設施設備的專業化管理,使得既有物業處于良好的使用和運行狀態,帶來了房屋的保值和增值,在為業主創造資產價值的同時,也為整個社會創造了財富。
四、行業對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貢獻
目前,物業管理已經成為社區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的協調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推進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既有利于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也有利于促進社區的和諧氛圍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物業管理對公共秩序的維護及協助政府開展安全防范職能的發揮,在減少刑事發案率,防止可能發生的火災、燃氣泄漏、爆炸等惡性事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2008年春節前冰雪災害和“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降臨之際,物業服務企業及時組織人員疏散和秩序維護,搶修公共設施和設備,保障了業主正常生活。北京奧運會期間,物業服務企業承擔大量保穩定、促和諧的工作,為奧運會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作出了貢獻。在去年新疆7.5暴力事件中,各物業服務企業以秩序維護員為主組建起了小區防暴隊,站在抗暴第一線,為維護業主正常生活、新疆穩定和社會安寧做出了貢獻。
一個行業的社會地位與這個行業對國家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就業的貢獻是緊密相連的,“有作為才有地位”這句話在發展中的物業管理行業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溫家寶總理在去年人代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便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此可見我們的行業不僅得到國家的重視,而且被賦予了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的重任。近幾年的國家層面的發文也多次提到我們行業,2007年國辦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圍繞城鎮化,大力發展房地產和物業服務業”,2009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支持餐飲、旅游、休閑、家政、物業、社區服務等行業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促進擴大消費”。
這些天我有很多感慨,在網上查了2002年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把行業分類為幾千個,而誕生還不到30年的物業管理能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在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占據一席地位,是改革開放給了我們機遇,是行業全體從業人員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是全行業的光榮和自豪。盡管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但物業管理的發展和進步已不可阻擋。
去年一年,我們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行業上下積極響應“兩會”號召,廣泛開展“三保一促”活動, 在穩定在管項目、擴大物業管理覆蓋面、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努力維護社區穩定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物業管理的社會認同度和業主滿意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成績面前,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行業發展的地區差異非常明顯,物業管理和服務工作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包括法規和市場規則有待健全,服務態度有待端正,服務質量有待改進,業主大會制度有待推進、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有待發揮,質價相符的物業管理收費機制有待建立,行業生存狀況亟待改善。
如果說過去的近三十年是物業管理發展的初級階段,今后十年很可能是物業管理產業升級、行業騰飛的新階段。要促進物業管理的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全體物業管理人付出加倍的努力。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認清行業肩負的社會責任,通過對發展規律的把握、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破解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題,促進行業在新的層面上取得新的發展,為社會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